HDMI ARC 與 eARC 實戰解析:電視、Soundbar、電腦與遊戲主機的 5.1 聲道接線全攻略
🎬 電視與 Soundbar 的 5.1 聲道接駁心得
LG 65UM7600PWA + Samsung Q800A 實測分享
前言:從夢想劇院到實際挑戰
2020 年筆者購入 LG 65 吋電視(65UM7600PWA),隔年又添購 Samsung Q800A Soundbar(3.1.2 聲道) 搭配後環繞 SWA-9500S。原以為家中劇院系統的夢想終於可以輕鬆完成,沒想到要真正實現 5.1 聲道輸出,中間竟有這麼多細節要注意。以下是實際的接線嘗試與最終成功的心得整理。
一、最初接法:電腦經電視光纖輸出 → 失敗
最一開始沿用習慣的方式:
結果不論是播放 Netflix、YouTube 還是測試影片,都只剩下立體聲(2.0)。後來才查到,光纖(Optical)介面無法傳輸無壓縮 5.1 LPCM,只能輸出壓縮格式(如 Dolby Digital、DTS),而電腦輸出的壓縮格式都是LPCM!因此此接法在多數情況下無法實現真正的 5.1 聲道。
二、第二次嘗試:雙 HDMI 串接 → 仍然失敗
既然 HDMI 的傳輸能力比光纖更強,於是我改成以下接法:
理論上,電視應該能將音訊回傳給 Soundbar,但實際測試結果依然只有 立體聲(2.0)。
原因並不在於接線錯誤,而是出在 音訊格式與 HDMI ARC 的限制。
我們都以為電視的HDMI是提供外來裝置輸入訊號的,然而HDMI ARC/eARC是一種加強型的HDMI,可以讓電視除了接受外來訊號輸入外,也可以讓電視輸出訊號,最常見的用途就是電視輸出訊號給Soundbar。
電腦輸出給電視的通常是 LPCM(Linear PCM) 格式,這是一種無壓縮的多聲道高流量音訊。然而,電視端的 HDMI ARC 通道頻寬有限,跟光纖線的問題相同,只能傳送壓縮格式(如 Dolby Digital、DTS),無法回傳 LPCM 5.1 或 7.1。要傳送這種高流量無壓縮音訊,必須使用 HDMI eARC(Enhanced Audio Return Channel),才有足夠的頻寬與協定支援。
由於這台 LG 電視僅支援 ARC 而非 eARC,所以最終透過電視經ARC傳到Soundbar 的仍是壓縮後的立體聲信號,無法實現真正的 5.1 聲道。
三、最終解法:啟用 ARC 功能 → 成功輸出 5.1 聲道
深入設定後發現,LG 65UM7600PWA 其實內建 HDMI ARC 功能,而Samsung Q800A內建HDMI eARC功能,於是調整接法如下:
再到電視設定中開啟 HDMI ARC / Simplink (CEC),並將 Soundbar 設定為主要輸出裝置。
這樣一來,電腦播放的音訊就能經由 Soundbar 輸出真正的 5.1 聲道,再透過 ARC 通道傳送到電視讓電視產生畫面,終於成功達成預期的環繞音效!
但這樣子有個小缺點,就是Soundbar只有內建一個HDMI輸入和一個HDMI ARC,這樣子只能接受電腦輸出給Soundbar,若有WiiU、Switch、PS3/PS4/PS5就無法插入Soundbar了,但其實PS3這類機種是可以直接HDMI插入電視就好,底下會介紹。
ARC和eARC
🎧 一、ARC(Audio Return Channel)
推出時間: HDMI 1.4(2009 年)
主要功能:
-
讓電視透過 HDMI 將音訊「回傳」給 soundbar / AV 擴大機,不需要額外的光纖線。
-
支援較低流量的音訊格式:PCM 2.0(立體聲)、Dolby Digital 5.1、'DTS 5.1(部分機型支援)
-
頻寬約 1 Mbps。
限制:
-
無法傳輸高解析度或無損音訊(如 Dolby TrueHD、DTS-HD MA)。
-
不支援物件導向音效(如 Dolby Atmos 的 TrueHD 格式)。
-
有時會出現延遲或同步問題。
🔊 二、eARC(enhanced Audio Return Channel)
推出時間: HDMI 2.1(2017 年)
主要功能:
-
大幅提升頻寬(最高 37 Mbps)。
-
可傳輸較高流量的音訊格式:無壓縮多聲道 LPCM、Dolby TrueHD、DTS-HD MA,以及Dolby Atmos、DTS:X 等進階格式。
-
自動偵測支援格式,音訊延遲更低、更穩定。
常見應用:
-
例如你用電視內建 Netflix app 播放影片時,eARC 可將 Dolby Atmos TrueHD 無損音訊直接回傳到 soundbar 播放。
電玩主機音訊輸出格式差異與接線對應指南
我們知道電腦的HDMI輸出為高流量的LPCM格式,那電玩主機呢?
先說個結論,如果輸出是較低流量的格式,像是Dolby Digital、DTS,可以透過:
遊戲主機→HDMI→電視(支援HDMI ARC)→HDMI→Soundbar
如果輸出是較高流量的格式,像是LPCM/Dolby True HD/DTS-HD,就必須透過:
遊戲主機→HDMI→電視(支援HDMI eARC)→HDMI→Soundbar
若是不支援eARC的電視,則Soundbar需要支援eARC,改為:
遊戲主機→HDMI→Soundbar(支援HDMI eARC)→HDMI→電視
🎯 Sony PlayStation 系列
PS3
-
PS3 支援多聲道的數位輸出,經 HDMI 可輸出 up to 7.1 聲道的 LPCM,也支援 Dolby Digital、Dolby Digital Plus、Dolby TrueHD、DTS、DTS-HD Master Audio 等多種格式。
-
但要注意的是,早期 PS3 型號的 HDMI 晶片在 Bitstream 直接輸出 HD 音軌(如 TrueHD / DTS-HD MA) 部分版本無法完成,需內部解碼為 LPCM 輸出。
-
光纖輸出(Optical / SPDIF)在 PS3 上通常只能支援到 Dolby Digital、DTS,以及較低階的多聲道壓縮格式,不支援高解析無損格式。
PS4 / PS4 Pro
-
PS4 在播放藍光 /遊戲時,如果設定為 Bitstream,通常會把 Dolby TrueHD / DTS-HD 等高解析格式傳給接收器,由接收器解碼。
-
若設定為 PCM 輸出,主機會先將音軌解碼後轉為 LPCM 傳出。
-
有報導指出,PS4 本身無法直接 Bitstream 傳送部份 HD 音軌(具體取決於韌體與版本),有時會先解碼為 PCM 再輸出。
PS5
-
PS5 支援的音訊格式相對比較完整,官方/媒體記錄指出支援:
-
Dolby Digital(最多 5.1 聲道)
-
Dolby Digital Plus(最多 7.1 聲道)
-
Dolby TrueHD(最多 7.1 聲道)
-
DTS(最多 5.1 聲道)
-
DTS-HD High Resolution / DTS-HD Master Audio(最多 7.1 聲道)
-
AAC(最多 5.1 聲道)
-
Linear PCM(LPCM)(最多 7.1 聲道)
-
🎮 任天堂:Wii U / Switch / Wii 模式
Wii U
-
Wii U 的官方支援說明指出,它主要支援兩種環繞音訊格式:
-
六聲道 Linear PCM (LPCM 5.1)
-
Dolby Pro Logic II(但僅在啟動 Wii 模式時支援)
-
-
Wii U 並不支援其他授權的 Dolby / DTS 高解析格式(例如 Dolby TrueHD、DTS-HD、Dolby Digital Plus)作為本機輸出格式。
-
若要取得 5.1 聲道輸出,必須 HDMI 直傳到能支援六頻道 LPCM 的音響系統;若經過電視/光纖轉接,往往會被降為立體聲。
Switch
-
Nintendo Switch(和未來的 Switch 型號)在輸出多聲道音訊時採用 LPCM 5.1 聲道。
-
因為 Switch 輸出的多聲道格式為純無壓縮 LPCM,若透過電視再輸出 ARC 通道,若電視只支援 ARC(非 eARC),便會降為 2.0 聲道。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