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之星(Planet Zoo)攻略大全|如何照顧棲地動物與展示動物,提升園區星級
棲地動物照顧指南
在遊戲中,動物的「福利」分數由五大面向組成:棲地、營養、社交、健康、豐富化。只要其中任何一項失衡,動物就會生病、不快樂,甚至影響遊客評價。
棲地需求(Habitat)
空間大小:每種動物需要的最小土地與水域面積不同,有的需要攀爬空間,若不夠就會出現壓力。
地形配置:草地、土壤、岩石、沙地、雪地、水域比例需符合動物喜好。
植被偏好:有的動物喜歡濃密林木,有的偏好開闊草原;超出容忍度會讓牠們不滿。
溫度:部分動物需要冷卻或加熱設施(如北極熊要冷風機,獅子需要暖氣機)。
圍欄:高度、強度需符合掠食動物標準,否則會逃脫。圍欄強度分為6級。最強壯動物如象系、熊系、犀牛、大羊駝至少要4級圍欄。而猩系是最會攀爬的動物,高度必須5公尺以上,要注意動物可透過其他物件而跳上更高處,此時圍欄就需要更高,或是移除靠近圍欄旁的物件。
- 等級 1:樹籬(無失修率/不透明/可攀爬/透水)、【未通電】電網
等級 2:
-
單向玻璃(低失修率/透明/不可攀爬/不透水)
-
浪板(低失修率/不透明/不可攀爬/透水)
-
鐵絲網(低失修率/半透明/可攀爬/透水)
-
等級 3:
-
玻璃(低失修率/透明/不可攀爬/不透水)
-
木材(低失修率/不透明/可攀爬/透水)
-
-
等級 4:
-
鋼網(中失修率/半透明/可攀爬/透水)
-
厚玻璃(低失修率/透明/不可攀爬/不透水)
-
-
等級 5:
-
紅磚(高失修率/不透明/不可攀爬/不透水)
-
石籠(中失修率/不透明/可攀爬/透水)
-
-
等級 6:
- 水泥(中失修率/不透明/不可攀爬/不透水)
-
【通電】電網(無失修率/半透明/不可攀爬/透水)
堅固欄舍:避免日曬雨淋,特別是熱帶或寒帶動物,對「遮陽 / 保暖」需求更高。還能提升隱私,因為動物若一直被遊客直視,會感到壓力,欄舍能讓牠們有隱私空間,部份動物可以不用欄舍而使用天然的遮蔽物,例如山洞或樹蔭。
營養需求(Nutrition)
食物種類:依物種分為草食、肉食、雜食,必須選擇正確飼料。飼料槽:草食動物/飼料盆:鳥類為主/飼料盤:肉食動物和多數靈長類。
食物品質:1–3 級食物等級,越高的品質會提升福利,但成本也更高。
飲水來源:需設置飲水器或乾淨水域,並搭配濾水系統避免污染。
食物位置:棲地要有足夠數量的食物碗或自動餵食器,避免群體爭奪。
社交需求(Social)
群體大小:每個物種有建議最小與最大群體數量。過少會孤單,過多會爭鬥。
性別比例:大部分棲地動物如獅子和不少大型草原動物需要「一公多母」,大型熊類甚至限制「一公一母」;若兩隻雄性同棲會發生打架。可以不限一公的群體生活動物比較好管理,例如猿猴系、狐、狼、企鵝、野犬、丹頂鶴、水豚。
兼容物種:許多草食性動物可混養(斑馬 + 長頸鹿 + 鴕鳥),但掠食者幾乎不能與其他物種同養。
繁殖需求:部分動物壽命短、繁殖力強(孔雀、水豚),必須控制數量,否則棲地很快過載。
遊客互動:同時具備與人類互動自在+遊客可互動的棲地物種,像是孔雀、羊駝、烏龜、綿羊、水豚、丹頂鶴、高地牛、犬鼠可以讓遊客進入棲地內互動。
健康需求(Health)
醫療設施:動物可能因年老、疾病或受傷而降低福利,需有獸醫診間治療。
衛生管理:飼養員清理糞便、維持水質,能避免疾病。
基因品質:低基因個體容易生病、壽命短,建議透過交易市場換入高基因動物。
野放保育:將健康、基因優良的個體釋放野外,能提升動物園保育評價。
豐富化需求(Enrichment)
食物豐富化:如食物球、冰塊、懸吊食物器,能讓動物覓食更自然。
玩樂豐富化:如滾輪、攀爬架、球類等玩具,能提升活動度。
社交豐富化:部分動物需要互動性設施,否則會感到無聊。
數量與分布:必須根據動物數量放置足夠設施,否則仍會搶奪而造成壓力。
總結
在《動物園之星》中,動物照顧的關鍵就是 滿足「五大面向」:棲地、營養、社交、健康、豐富化。只要一項不足,就會導致福利下降,進而影響評價與遊客滿意度。正確做法是:
先查閱動物園百科(Zoopedia),掌握該物種的需求數值。
建立符合大小、植被、溫度的棲地。
提供適當食物與飲水,並確保社交群體合理。
定期檢查健康,補充豐富化設施。
做到這些,您的動物園不僅能吸引更多遊客,也能真正體現「保育與教育」的精神。
動物評價
在 《動物園之星(Planet Zoo)》 中,除了「動物福利(Welfare)」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 動物評價(Animal Rating)。這個數值會直接影響:
動物園的 整體星級
遊客滿意度與人潮
門票收入與商店收益
繁殖後代釋放時的 保育點數(Conservation Credits, CC)
動物評價的組成因素
基因品質(Genetics)
包括:體型、壽命、生育能力、免疫力四個基因條件。
高基因值個體會提升評價,反之,低基因會導致評價下降。
建議透過動物交易市場購買高基因動物,並避免近親繁殖。
動物福利(Welfare)
涵蓋 棲地、社交、健康、豐富化 四大要素。
福利越高,動物評價就越高;一旦低於 80%,評價會明顯下降。
年齡狀態(Age)
幼年或壽命晚期的動物評價會略低。
成年期(繁殖黃金期)的評價通常最高。
繁殖與族群狀態
動物若能穩定繁殖,會提升評價。
群居動物若數量過多或過少(超出建議範圍),則會拉低評價。
動物評價的影響
遊客吸引力:評價高的動物會讓遊客更願意停留,並提高整體園區評價。
保育點數(CC)收益:高評價動物釋放回野外,能獲得更多 CC,用於購買珍稀動物。注意需要性成熟後才可以放回野外或出售,而部份動物的性成熟年齡很晚,例如猩猩和大象都要10多歲才成熟。
動物園星級:星級與「動物數量 + 動物評價」息息相關。若想快速衝上 5 星,必須同時兼顧物種多樣性與高評價。
提升動物評價的方法
挑選高基因動物
在市場購買時,盡量選擇基因四項都在 70% 以上的個體。
避免低基因繁殖,會導致族群整體評價下滑。
維持福利 ≥ 90%
調整棲地面積與植被。
提供高品質食物(Lv2 或 Lv3 飼料)。
增加食物/玩具豐富化設施,避免搶奪。
控制社交數量
參考動物園百科的群體需求表。
例如:獅子建議 1 公 + 多母;狼需要群體;大象需至少 3 隻以上才快樂。
定期更新血脈
避免長期近親繁殖,會導致基因品質下降。
可以釋放或出售舊個體,引入外部高基因新血。
總結:動物評價 = 基因品質 + 福利 + 年齡 + 社交狀態。
它不僅關係到遊客體驗,更是保育點數的來源與園區星級的基礎。
👉 正確做法是:以高基因動物為基礎,維持 90% 以上的福利,控制族群數量,並適度繁殖與釋放,才能讓動物評價保持在高水準。
展示動物照顧指南
展示動物特性
小型物種:多為爬蟲類、兩棲類、無脊椎(蜘蛛、蠍子)。
展示箱飼養:不能放進棲地,必須放入「展示區」,部份像蝴蝶、樹懶或蝙蝠則是要放入「半開放展示區」。
低空間需求:不需大面積棲地,但需控制溫度、濕度。
無互動壓力:遊客只能透過玻璃觀看,不會打擾牠們。
繁殖簡單:部分展示動物能快速繁殖,適合用來教育或展示多樣性。
展示區管理要點
基本設施
展示區:標準尺寸,能養一種展示動物。
玻璃透明度:可調整是否讓遊客清楚觀賞。
教育面板:建議搭配螢幕板或展示區教學解說牌,提高教育分數。
環境需求
每種展示動物都有「溫度 / 濕度」需求,例如:
綠鬣蜥 → 喜歡高溫高濕
眼鏡蛇 → 高溫低濕
巨蛙 → 中溫高濕
餵養
由飼養員自動負責,不需玩家手動放食物。不會有食物爭奪問題。
繁殖
部分展示動物繁殖率高,數量會很快增加。
動物過多時,需將多餘個體釋放或出售,否則影響福利,動物面板可以設定大於某個數量自動出售。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