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茶文化、建築風格、倫敦計程車、蘇格蘭美食一次看懂|深度大英王國的旅遊文化

倫敦的擁擠

倫敦是全歐洲最塞車的城市,每10公里需耗時33分17秒


為何歐洲熱水不能生飲?

1️⃣ 熱水不是直接來自「飲用水管」

  • 歐洲住宅大多數的 熱水 都是經過 鍋爐(boiler)或熱水器 加熱後供應的。

  • 加熱過程中,水會在儲水槽或金屬管路內停留,可能溶出 重金屬(鉛、銅、鎳等)

  • 這些管路常年高溫,容易滋生細菌,並不符合「飲用水」的標準。

2️⃣ 儲水方式不同於冷水管

  • 冷水大多直接由市政自來水管供應,符合歐盟飲用水指令的規範。

  • 熱水則可能經過儲水桶長時間存放,水質難以保證。

  • 在一些老舊建築,還可能沿用早年的 鉛管,加熱後更容易釋出有害物質。

3️⃣ 細菌風險

  • 溫熱的水若長時間存放,容易滋生如 退伍軍人桿菌(Legionella) 等病原。

  • 歐洲公共衛生部門通常會提醒:熱水只適合洗澡、清潔,而不是直接飲用。

4️⃣ 使用建議

  • 要泡茶或咖啡:請務必用 冷水龍頭的水 取水,再經煮沸後使用。

  • 不要直接飲用熱水龍頭的水,即使看起來乾淨透明,也可能含有重金屬或細菌。

  • 在飯店、餐廳,他們提供的開水或熱水,通常是用「冷水取水再煮沸」的方式處理過。

✅ 總結來說:
在歐洲,冷水通常安全可以生飲(尤其是西歐、北歐國家),但熱水因為經過鍋爐或儲水槽,水質沒有飲用等級的保證,所以建議不要直接生飲。

英國茶文化

英國人愛茶,喝茶文化深厚,但「英國紅茶」並不是指茶葉原產於英國(因為英國氣候並不適合大量種茶),而是指英國茶商長久以來所發展、調配與命名的紅茶品種或茶類。大部分原料來自 印度(阿薩姆、大吉嶺)、斯里蘭卡(錫蘭)、非洲(肯亞) 等殖民地或前殖民地。

以下是英國常見、最具代表性的紅茶種類:

經典英式紅茶種類

1. English Breakfast Tea(英式早餐茶)

  • 特色:濃厚、厚實的口感,通常混合 阿薩姆(Assam)、錫蘭(Ceylon)、肯亞紅茶

  • 飲用方式:常加牛奶與糖,是英國人早餐的經典配茶。

2. Earl Grey Tea(伯爵茶)

  • 特色:以紅茶為基底,加入 佛手柑(Bergamot)精油 調香,帶有獨特柑橘香氣。

  • 變化版:Lady Grey(口味更柔和,帶橙皮、檸檬皮)、French Earl Grey(加玫瑰花瓣、果香)。

3. Afternoon Tea(下午茶茶款)

  • 特色:比早餐茶口感清淡,適合搭配點心。常使用 大吉嶺(Darjeeling)或錫蘭紅茶

  • 飲用方式:清飲或少量牛奶、檸檬。

4. Assam Tea(阿薩姆紅茶)

  • 產地:印度阿薩姆。

  • 特色:濃烈、麥芽香、口感厚重。

  • 用途:常作為英式早餐茶的基底。

5. Darjeeling Tea(大吉嶺紅茶)

  • 產地:印度大吉嶺。

  • 特色:帶花香、果香,茶湯清澈,被譽為「紅茶中的香檳」。

  • 飲用方式:多數英國人清飲,不加奶。

6. Ceylon Tea(錫蘭紅茶)

  • 產地:斯里蘭卡(舊名 Ceylon)。

  • 特色:明亮、柑橘風味,茶湯偏紅。

  • 用途:常作為伯爵茶、早餐茶的調和基底。

7. Keemun Tea(祁門紅茶)

  • 產地:中國安徽祁門。

  • 特色:帶有蜜香與果香,英國人長期喜愛,常用於高級調茶。

  • 歷史地位:19世紀時被稱為「群芳最」的皇家紅茶。

🏰 特殊調配與地域風格

  • Irish Breakfast Tea(愛爾蘭早餐茶):比 English Breakfast 更濃烈,阿薩姆比例更高。

  • Scottish Breakfast Tea(蘇格蘭早餐茶):口感比英式更厚重,適合軟水地區。

  • Royal Blend(皇家混合茶):由英國茶商(如 Fortnum & Mason)調配,通常偏向大吉嶺與阿薩姆的平衡。

✅ 總結

英國紅茶的種類主要分為兩大類:

  1. 單一產地紅茶:阿薩姆、大吉嶺、錫蘭、祁門。

  2. 英國茶商調配的混合茶:早餐茶、伯爵茶、下午茶、愛爾蘭/蘇格蘭早餐茶。

👉 英國紅茶文化的重點在於「調配與飲用習慣」,而不是茶樹原產地。

👌 英國紅茶的「產地來源」主要來自英國歷史上的殖民地與貿易據點。
雖然英國本土不產紅茶,但茶商透過 東印度公司 與殖民體系,將茶葉從亞洲與非洲引進,形成獨特的英式茶文化。

🌍 英國紅茶的主要產地來源

1. 印度 India

英國殖民時期的重點茶產區,直到今天仍是英式紅茶的核心來源。

  • 阿薩姆 Assam

    • 世界最大的紅茶產區之一。

    • 特徵:濃烈、厚實、帶麥芽香。

    • 用途:早餐茶基底。

  • 大吉嶺 Darjeeling

    • 喜馬拉雅山麓高地。

    • 特徵:清雅、花果香,被譽為「紅茶中的香檳」。

    • 用途:多作高級單品紅茶或調和茶。

  • 尼爾吉里 Nilgiri(尼爾吉里丘陵)

    • 南印度。

    • 特徵:香氣清爽,茶湯明亮,適合調配或冰茶。

2. 斯里蘭卡(舊稱錫蘭 Ceylon)

  • 曾是英國殖民地,19世紀中葉開始大規模種茶。

  • 特徵:口感清新、帶柑橘風味、茶湯紅亮。

  • 用途:伯爵茶與早餐茶的主要基底。

3. 中國 China

  • 英國最早的茶葉來源(17–18世紀)。

  • 祁門紅茶 Keemun 在19世紀被英國人奉為「皇室用茶」。

  • 雲南紅茶 Yunnan / 滇紅 也常見於高端混合茶。

  • 雖然後來被印度與錫蘭取代為主力,但中國紅茶依然在高端市場有地位。

4. 非洲 Africa

20世紀後崛起,特別是 肯亞 Kenya

  • 特徵:濃厚、茶湯深紅,非常適合調和與袋泡茶。

  • 肯亞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紅茶出口國之一,很多英國品牌(如 PG Tips、Tetley)主要使用非洲紅茶。

5. 其他產地

  • 馬來西亞、印尼:荷蘭與英國殖民時期就有茶園,部分紅茶出口到歐洲。

  • 馬拉維、烏干達、盧安達:非洲新興產區,多用於商業混合茶(特別是袋泡茶)。

✅ 總結

英國紅茶的產地來源主要集中在:

  • 印度(阿薩姆、大吉嶺、尼爾吉里)

  • 斯里蘭卡(錫蘭)

  • 非洲(肯亞為主)

  • 中國(祁門、雲南等高端茶)

👉 可以理解為:早期(17–18世紀)依賴中國 → 19世紀英國殖民轉向印度與錫蘭 → 20世紀後非洲成為大宗供應地

🌍 為什麼英國過去不適合種茶?

  1. 氣候因素

    • 茶樹(Camellia sinensis)喜歡 溫暖濕潤、年均溫 18–30°C 的亞熱帶氣候

    • 英國大部分地區偏冷,日照不足,冬季有霜凍,不利茶樹大規模生長。

  2. 土壤條件

    • 茶樹喜歡 酸性土壤(pH 4.5–6.0)

    • 英國許多地方土壤偏鹼性,加上排水性不佳,也不利茶園發展。

  3. 殖民歷史背景

    • 18–19 世紀大英帝國在 印度(阿薩姆、大吉嶺)、斯里蘭卡(錫蘭) 建立了大茶園。

    • 英國本土不需要種茶,直接依賴殖民地輸入大量紅茶。

🍃 現代的突破

隨著 全球暖化園藝技術改良,英國部分地區開始能小規模種茶:

  • Tregothnan Tea Estate(特雷哥斯南茶園)

    • 位於英格蘭西南部 康沃爾(Cornwall),因氣候相對溫和、濕潤,被稱為「英國第一個真正的茶園」。

    • 成立於 1999 年,現在生產 英國本地紅茶、綠茶與花草茶

    • 供應給部分高端市場與皇室活動。

  • 蘇格蘭、威爾士 也有一些小型實驗茶園,但規模很有限。

🥛 英國茶加奶習慣

1. 阿薩姆 Assam

  • 特色:濃厚、茶湯深紅、帶麥芽香。

  • 適合加奶嗎? ✔ 非常適合。

  • 原因:口感濃烈,加牛奶後不會被稀釋,反而更順滑。

  • 飲用方式:常作為印度奶茶(Masala Chai)基底。

2. 大吉嶺 Darjeeling

  • 特色:清新、帶花果香,被稱為「紅茶中的香檳」。

  • 適合加奶嗎? ✘ 不建議。

  • 原因:風味細緻清淡,加奶會掩蓋原有香氣。

  • 飲用方式:多數人清飲,或僅加少許檸檬。

3. English Breakfast Tea(英式早餐茶)

  • 特色:混合茶(阿薩姆+錫蘭+肯亞),濃厚、有力。

  • 適合加奶嗎? ✔ 傳統喝法就是加奶。

  • 原因:茶湯強勁,與牛奶結合後口感圓潤,適合英國人的早餐習慣。

  • 飲用方式:牛奶+糖是經典英國式。

✅ 總結

  • 適合加奶:阿薩姆、早餐茶

  • 不建議加奶:大吉嶺(建議清飲)

👉 如果你想體驗「英國最典型的牛奶紅茶」=選 English Breakfast 加牛奶
👉 如果你想喝「清雅花果香」=選 Darjeeling 清飲

其他茶類介紹

Earl Grey(伯爵茶)和 Smoky Earl Grey(煙燻伯爵茶)雖然都是紅茶基底,但風味差異很大:

  • Earl Grey:以紅茶加佛手柑(bergamot)香氣,帶有清新的柑橘香。傳統上英國人多半是不加奶,直接清飲來凸顯柑橘調。不過在英國也有人會加少量牛奶,特別是茶底比較濃烈(如 Assam 或 Ceylon 基底)時,奶味能和柑橘香融合,做成「London Fog」(伯爵茶拿鐵)。

  • Smoky Earl Grey:在伯爵茶中加入帶煙燻味的茶葉(常是 Lapsang Souchong 正山小種),煙燻味和佛手柑柑橘香疊加。這種茶如果清飲,煙燻感會比較強烈;加牛奶後,奶味能軟化煙燻味,使其變得比較順口,少了嗆感,會有點像帶佛手柑香的「奶燻紅茶」。

👉 簡單來說:

  • 清爽淡雅 → Earl Grey 清飲

  • 濃烈厚重 → Smoky Earl Grey 加奶更合適

Queen Anne(安妮皇后茶)

在英國是 Twinings 的一款調和紅茶,是為了紀念 1706 年英國安妮女王時期,Thomas Twining 在倫敦 Strand 開設茶鋪而推出的經典茶款。

它的特色是:

  • 茶底:主要是 Assam(阿薩姆)和 Ceylon(錫蘭紅茶)混合。

  • 風味:比 Earl Grey 少了柑橘精油的干擾,味道更為 醇厚、圓潤、帶點麥芽香與淡淡果香

  • 適合度:由於茶湯濃郁厚實,非常適合加牛奶(有點像 English Breakfast 的感覺)。

👉 如果用一個比較:

  • Earl Grey:清新、帶佛手柑香,通常偏向清飲。

  • Smoky Earl Grey:煙燻感厚重,加奶會比較順口。

  • Queen Anne:純正紅茶混合,厚實順滑,最適合加奶,早晨當早餐茶喝很搭。

配茶首選點心:蘇格蘭奶油酥餅(Shortbread fingers

解釋:

  • Shortbread:由大量牛油(butter)、糖和麵粉製成,沒有發酵粉,口感酥鬆、奶香濃郁。

  • Fingers:就是把 Shortbread 切成「長條狀、手指形」的小塊,所以叫 shortbread fingers。另外還有圓盤狀(petticoat tails)和小圓餅(shortbread rounds)等經典形狀。

在英國,shortbread fingers 幾乎是 配茶首選點心,尤其搭配紅茶:

  • Earl Grey:柑橘清香配奶油甜點,清爽不膩。

  • Queen Anne / English Breakfast:濃厚茶湯+牛奶,搭配奶油酥餅,非常經典的英式下午茶組合。

  • Smoky Earl Grey:煙燻味遇上奶油餅乾,會多一層對比感。

👉 可以想成:shortbread fingers 就是「蘇格蘭奶油酥餅條」

倫敦黑色計程車的傳奇

倫敦的黑色計程車(Black Cab,也叫 Hackney Carriage)要合法營運,司機必須取得由 Transport for London (TfL) 所核發的執照。這個過程以嚴格著稱,核心就是著名的 「The Knowledge」考試。以下是完整流程與要求:

1. 基本資格

  • 年滿 21 歲以上。

  • 持有完整駕照(英國或歐洲經濟區)。

  • 英語能力達到 TfL 規定標準。

  • 良好健康狀況(包含視力與一般體檢)。

  • 無重大犯罪或交通違規紀錄(需經 DBS 背景調查)。

2. 報名申請

  • TfL Taxi and Private Hire 提出申請。

  • 繳交申請費用。

  • 通過初步背景審查與健康檢查。

3. The Knowledge of London

這是全球最嚴格的計程車考試之一,考核司機對 倫敦 25,000 條街道、數千個地標、飯店、醫院、劇院、公共設施 的熟悉程度。

  • 考試內容:必須能從任何一個地點 口述出最佳行車路線,途中涉及所有街道名稱與方位。

  • 準備時間:通常需 3–4 年專心學習,部分人甚至要 5–7 年。

  • 考試方式:

    • Written/Oral assessments:地圖繪製與筆試。

    • Appearances(口試):考官口頭問問題,例如「從 Paddington Station 到 Hackney Empire 劇院,請報告路線」——考生必須即時背出街道順序。

4. 交通法規與職業測驗

  • 熟悉倫敦的計程車規範。

  • 英語聽說能力測試。

  • 保險與營運規定教育。

5. 車輛要求

  • 必須使用符合 London Taxi regulations 的車輛(傳統黑色計程車或其他經 TfL 認證的車型)。

  • 通常是 LEVC TX 電動計程車 或傳統的 LTI TX4

  • 車輛需定期通過檢驗與維護。

6. 核發執照

  • 完成上述流程並通過 The Knowledge 考核後,TfL 才會頒發 Taxi Driver’s Licence

  • 執照有效期一般為 3 年,到期需續證並再次通過健康與背景審查。

7. 與一般私營小黃(Mini Cabs)的差別

  • 黑色計程車(Hackney Carriage):

    • 可直接在街上攔車或在計程車站候客。

    • 必須通過 The Knowledge

  • Mini Cabs(私營租賃車):

    • 必須 事先預約,不能直接攔。

    • 司機考試要求較簡單,通常只需 GPS 導航即可。

👉 倫敦黑色計程車司機被稱為「世界上最熟倫敦的人」。要取得執照,往往需要長期背誦地圖、實地騎摩托車考察(學習者俗稱「Knowledge Boys/Girls」),最後通過多次口試才算出師。

細節

  • 截至 2025 年 9 月初,TfL 的統計顯示有 16,484 名出租車司機(Taxi driver licences)持有倫敦黑色計程車司機執照。

  • 備註中「All London licences」(可在全倫敦營運)和「Suburban licences」(郊區專營)兩種分類:其中大部分司機持有 All London licence。

趨勢

  • 車輛與司機數量在逐年下降:2013 年的司機數曾更高,黑 cab 車輛數從約 22,200 輛降到了最近約 15,100 輛。

  • 這種下降與私營租車(private hire vehicles,即經常指 Uber、Bolt 等預約車)數量的增加有關。

倫敦希斯羅機場是否有宵禁?

希斯羅機場其實沒有完全的宵禁 (curfew),但有夜間飛行限制(night flying restrictions)和「夜間配額期」(night quota period)。

具體來說:

  • 夜間時段 (night period):23:00 到 07:00,在這段時間最吵的機型(用 QC 分級系統定義的 QC/4、QC/8 或 QC/16)一般不准安排起降。

  • 夜間配額期 (night quota period):23:30 到 06:00,在這段時間內飛機起降數量和噪音量都受到配額限制。

在希斯羅機場和英國民航的夜航規範裡,「最吵的飛機」是用 QC(Quota Count)噪音分級系統來判定的。

QC 系統(簡單版)

  • QC/0.25、0.5、1、2、4、8、16 → 數字越大代表噪音越大。

  • 在夜間(23:00–07:00),QC/4 以上的飛機基本上禁止起降。

被歸類為「最吵」(QC/4、QC/8、QC/16)的典型飛機:

  • 波音 747-200 / 747-300(老款四引擎)

  • DC-10、MD-11(三引擎)

  • 早期 A340(特別是 A340-200/300)

  • 舊型 707、Tristar L-1011

  • 其他尚未加裝降噪套件的老舊飛機

目前狀況

因為歐盟和英國對「噪音認證」要求嚴格,這些 QC/4 以上的「巨吵」機型幾乎都退役了。現在在希斯羅機場運作的,主要是 波音 787、777、767(較新型)、空中巴士 A320neo、A350、A380 等,通常落在 QC/0.25 到 QC/2,不會觸碰到「宵禁禁飛」門檻。

👉換句話說,希斯羅現在幾乎不會再見到「最吵」等級的飛機了,只剩一些稍微吵的老款 777 或 A330 偶爾還在夜間受限制。

大英博物館三寶必看

  1. 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

    • 出土地點:1799 年在埃及羅塞塔被發現

    • 時代:西元前 196 年

    • 特色:石碑上刻有三種文字(古埃及聖書體、通俗體、古希臘文),內容是一份祭司會議對托勒密五世的詔令。

    • 意義:解開古埃及象形文字的關鍵,是考古學與語言學的里程碑。

  2. 帕特農神廟雕刻(Elgin Marbles / Parthenon Marbles)

    • 出土地點:希臘雅典帕特農神廟

    • 時代:西元前 5 世紀(古希臘黃金時代)

    • 特色:由英國駐奧斯曼帝國大使埃爾金勳爵(Lord Elgin)在 19 世紀初取得,現存部分包括神廟山牆雕刻、浮雕、柱間裝飾。

    • 意義:古典希臘藝術的最高峰,展現對人體比例與動態的精準掌握。

  3. 埃及木乃伊(Egyptian Mummies)

    • 出土地點:埃及各地古墓

    • 時代:橫跨古埃及王國至羅馬時期

    • 特色:大英博物館保存了全世界數量最龐大的木乃伊藏品,並配合現代科技(X 光、CT 掃描)研究其製作過程、疾病與社會背景。

    • 意義:最能直接展現古埃及宗教信仰與生活文化。

📌 也有人會把「薩頓胡頭盔(Sutton Hoo Helmet,盎格魯-撒克遜王室陪葬品)」列入,替代「木乃伊」,但最常見的說法還是 羅塞塔石碑、帕特農神廟雕刻、埃及木乃伊

英國建築風格:巴洛克、洛可可、哥德式

一、時代背景與歷史脈絡

哥德式(Gothic)

  • 時期:約 12 世紀中葉至 16 世紀初,起源於法國巴黎周邊。

  • 歷史背景:中世紀基督宗教的鼎盛時期,為了展現教會與城市的信仰力量與財富,教堂與大教堂力求高聳與明亮。

  • 精神特徵:追求垂直感與神秘光影,象徵接近上帝。

巴洛克(Baroque)

  • 時期:17 世紀初至 18 世紀中期,起源於義大利羅馬。

  • 歷史背景:天主教反宗教改革及王權擴張,教會與君主希望以戲劇化與宏偉的建築凸顯信仰與權威。

  • 精神特徵:戲劇張力、空間動態與奢華裝飾,帶來強烈感官震撼。

洛可可(Rococo)

  • 時期:18 世紀初至中後期,發源於法國路易十五時代。

  • 歷史背景:巴洛克之後,貴族文化追求私密、優雅與娛樂,風格由宏偉轉向細緻、浪漫。

  • 精神特徵:柔和曲線、粉彩色系與輕巧裝飾,帶來親暱與愉悅氛圍。

二、設計特徵比較

特徵哥德式 Gothic巴洛克 Baroque洛可可 Rococo
結構飛扶壁、尖拱、肋拱頂、高聳垂直巨型柱廊、橢圓圓頂、強烈軸線不對稱曲線、輕巧拱頂
視覺效果崇高、神秘、敬畏戲劇化、壯麗、感官刺激粉彩柔美、浪漫細膩
光線彩繪玫瑰窗灑落聖潔光線強烈明暗對比(明暗法)柔和光影、明亮溫馨
裝飾精緻石雕、尖塔、玫瑰窗金箔雕刻、壁畫、雕塑花卉、貝殼紋、捲曲葉飾
功能宗教信仰核心的大教堂、修道院教堂、宮殿、廣場宮廷沙龍、貴族宅邸

三、英國代表建築

哥德式

  • 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倫敦):英王加冕與國葬之地,典型英國垂直哥德式。

  • 約克大教堂(York Minster):擁有全歐最大中世紀彩繪玻璃。

  • 坎特伯里大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英國國教會核心,展現早期哥德式風格。

巴洛克

  • 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倫敦):克里斯多佛‧雷恩設計,宏偉圓頂與對稱立面。

  • 布倫海姆宮(Blenheim Palace,牛津郡):融合英式巴洛克與莊園設計,丘吉爾出生地。

  • 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Old Royal Naval College,倫敦):巴洛克式圓頂與經典庭院佈局。

洛可可

(洛可可在英國並不盛行,影響較多體現在室內裝飾)

  • 哈伍德莊園(Harewood House,約克郡):室內展現法式洛可可細緻雕飾與粉彩色調。

  • 斯賓塞府(Spencer House,倫敦):18世紀貴族宅邸,室內可見洛可可風格的壁飾與天花。

四、歐洲大陸代表建築

哥德式

  •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法國):飛扶壁與玫瑰窗的經典。

  • 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德國):雙塔高聳,內部空間宏偉。

  • 米蘭大教堂(Duomo di Milano,義大利):晚期哥德式雕飾繁複。

巴洛克

  • 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梵蒂岡):米開朗基羅與貝尼尼的圓頂與廣場設計。

  • 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法國):鏡廳與軸線花園展現王權華麗。

  • 西班牙馬德里皇宮(Royal Palace of Madrid):西班牙巴洛克代表。

洛可可

  • 慕尼黑阿馬林堡(Amalienburg,德國):粉彩色調與精緻室內裝飾。

  • 維也納美泉宮部分內廳(Schönbrunn Palace,奧地利):柔美金飾的洛可可典範。

  • 法國小特里亞農宮(Petit Trianon,凡爾賽園區):瑪麗‧安東妮皇后偏愛的浪漫宅邸。

五、總結

  • 哥德式:中世紀信仰象徵,以尖拱、飛扶壁與彩窗呈現高聳神秘。

  • 巴洛克:17世紀王權與教會力量的華麗表現,強調戲劇張力與壯麗空間。

  • 洛可可:18世紀貴族生活的輕盈與浪漫,注重室內粉彩與細緻雕飾。

英國雖以哥德式與巴洛克聞名,但洛可可主要在室內設計與裝飾中體現,與歐陸法、德、奧等地的完整洛可可宮殿形成對比。

英國主要的賣場類型

🛒 大型超市(Supermarkets)

  • Tesco – 全英最大超市,分店多,從小型便利店「Tesco Express」到大型「Tesco Extra」都有。

  • Sainsbury’s – 歷史悠久,第二大連鎖,城市裡分店很多。

  • ASDA – 原本屬於 Walmart,店面偏大,價格實惠。

  • Morrisons – 偏向中北部英格蘭常見,也有許多生鮮食品。

  • Waitrose – 比較高檔,走品質取向。

💷 折扣超市(Discount Stores)

  • Aldi(德國品牌) – 價格便宜,商品多是自家品牌。

  • Lidl(德國品牌) – 和 Aldi 類似,便宜又快速擴張。

🛍️ 批發/倉儲型(但比 Costco 常見)

  • Iceland – 專賣冷凍食品,分店遍佈小鎮和社區。

  • Makro – 類似 Costco 的批發倉儲型賣場,但比 Costco 更老牌。

習慣差異

  • 一般日用品 / 生鮮採購 → 主要去 Tesco、Sainsbury’s、ASDA。

  • 想省錢 → Aldi、Lidl 很受歡迎。

  • 買大包裝 / 批發 → 部分人會去 Costco 或 Makro,但不是主流。

換句話說,英國人日常「去賣場」的首選通常是 Tesco、Sainsbury’s 或 Aldi/Lidl,而不是 Costco。

蘇格蘭 vs. 英格蘭:收入與人均 GDP

平均薪資比較

蘇格蘭

  • 蘇格蘭全國全職員工的 中位數每週總收入£739.70(2024)。

  • 年度計算約為 £739.70 × 52 ≈ £38,462

  • 根據蘇格蘭維基百科,蘇格蘭員工的中位年薪約為 £26,007;但這可能採用不同計算方法。

英格蘭

  • 英格蘭的全職員工 中位數每週總薪資£683.40(2023)

  • 年度約為 £683.40 × 52 ≈ £35,517

GDP/人均 GDP 比較(經濟面補充)

比較 GDP per capita(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能反映地區經濟活力:

  • 英格蘭(2022): £37,852

  • 蘇格蘭(2022): £34,299

英格蘭人均 GDP 較蘇格蘭高 約 10%,反映整體經濟規模和產出仍以英格蘭領先。

為什麼有這樣差異?

1. 產業結構不同

  • 英格蘭

    • 擁有 倫敦金融城與科技產業聚落(如劍橋、牛津「矽谷三角」),高端服務業與國際企業集中。

    • 但同時也有大規模低薪服務業(零售、餐飲、物流),這會拉低整體薪資中位數。

  • 蘇格蘭

    • 傳統上依賴石油天然氣、威士忌出口、旅遊業與公共部門。

    • 公共部門在蘇格蘭的占比高於英格蘭(醫療 NHS Scotland、教育、政府行政),通常薪資相對穩定且略高於英格蘭同職系統,因此推高中位薪資。

2. 城市集中效應

  • 英格蘭的極端差距:倫敦與東南部的高薪顯著拉高平均值,但英格蘭北部、中部的工業城鎮平均收入低,拉低「中位數」。

  • 蘇格蘭較平均:格拉斯哥、愛丁堡、阿伯丁等主要城市集中部分高薪職業(金融、能源),但其他地區雖然經濟活力較低,收入差距不像英格蘭那麼懸殊,因此中位數更接近「城市薪資水平」。

3. 人均 GDP 為何英格蘭更高?

  • 人均 GDP 不只是薪水,還包含企業利潤、資本收益。

  • 英格蘭(尤其是倫敦)的 跨國企業總部、金融業產值,大幅提升 GDP,即使這些利潤未必平均分配到居民手上。

  • 蘇格蘭的 GDP 則受限於人口規模(約 550 萬,相當於倫敦一半)與產業集中度,石油產業雖然產值高,但近年北海油氣產量下降,使增幅受限。

4. 生活成本差異

  • 倫敦與英格蘭東南部:生活成本高昂(尤其是房租與交通),實際可支配收入被侵蝕。

  • 蘇格蘭: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特別是住房成本,使得「實際生活水準」可能與英格蘭相當甚至略優。

5. 政策與公共支出

  • 蘇格蘭政府較重視公共服務(教育免費、大學學費免收、醫療資源廣泛),因此薪資數據裡公共部門占比高。

  • 英格蘭在私營產業比重大,薪資差距大、波動也大。

簡單結論

  • 薪資中位數:蘇格蘭稍高 → 因為公共部門薪資穩定、分布較均勻。

  • 人均 GDP:英格蘭更高 → 因為金融、科技與跨國企業產值集中在倫敦和東南部。

  • 生活成本:蘇格蘭普遍低於倫敦,因此實際生活水準差距比數據顯示的還小。

蘇格蘭代表性食物

蘇格蘭(Scotland)的代表性食物融合了凜冽高地的地理環境、沿海的海鮮資源,以及凱爾特、北歐與英格蘭的文化交流特色。以下整理一些最具代表性的蘇格蘭食物:

🥘 經典主食與料理

  • Haggis 哈吉斯
    蘇格蘭最具代表性的國民料理。傳統做法是將羊的內臟(心、肝、肺)剁碎,混合燕麥、洋蔥、牛油與香料,塞入羊胃內煮熟。現代也有素食版本。常搭配「neeps and tatties」(蘿蔔泥與馬鈴薯泥)一同享用。

  • Scotch Broth 蘇格蘭濃湯
    以羊肉或牛肉熬煮,加入大麥、蘿蔔、胡蘿蔔、韭蔥等根莖類蔬菜,口味溫暖濃郁,非常適合寒冷氣候。

  • Cullen Skink 卡倫濃魚湯
    蘇格蘭東北部(Moray, Cullen)名物,以燻鱈魚(smoked haddock)、馬鈴薯、牛奶或奶油煮成的奶白色濃湯,風味鮮香濃厚。

  • Scotch Pie 蘇格蘭肉派
    小巧的雙層酥皮派,內餡多為調味羊肉或牛肉,常見於足球場、街頭攤販與傳統家庭餐桌。

🐟 海鮮代表

  • Smoked Salmon 燻鮭魚
    蘇格蘭鮭魚以品質聞名,尤其是冷燻(cold-smoked)鮭魚,搭配黑麥麵包或沙拉,是高檔食材。

  • Arbroath Smokies 阿布羅斯特燻魚
    出自東岸小鎮 Arbroath 的傳統煙燻鱈魚,使用橡木或櫸木慢燻,受地理標誌保護(PGI)。

🍞 麵包與點心

  • Bannocks 班諾克
    傳統的扁平燕麥麵包,常見於農村,現在也演變為多種口味的早餐麵餅。

  • Oatcakes 燕麥餅乾
    蘇格蘭人餐桌必備,既可當零食,也能搭配起司與燻魚。

🍬 甜點與糖果

  • Cranachan 蔓越莓燕麥奶油甜品
    以打發鮮奶油、蜂蜜、威士忌、覆盆子與烘烤燕麥片製成,被稱為「蘇格蘭國民甜點」。

  • Tablet 蘇格蘭牛奶糖
    類似奶油太妃糖(fudge),但更硬脆,以糖、煉乳與奶油製成,甜度極高。

  • Shortbread 酥餅
    世界知名的蘇格蘭點心,以奶油、糖與麵粉製成,口感鬆脆、入口即化。

🍺🍷 飲品

  • Scotch Whisky 蘇格蘭威士忌
    無庸置疑的國寶級飲品,分為 Single Malt(單一麥芽)、Blended(調和)等類別,產區包含 Highland、Lowland、Speyside、Islay、Campbeltown。

  • Irn-Bru 鐵布蘇汽水
    被稱為「蘇格蘭的另一種國飲」,橘色碳酸飲料,帶有獨特果香與藥草味。

👉 總結:
蘇格蘭的代表性食物結合了粗獷的肉類料理(Haggis, Scotch Pie)獨特的海鮮湯品(Cullen Skink, Arbroath Smokies)燕麥製品(Oatcakes, Bannocks)以及經典甜點(Shortbread, Cranachan),再加上舉世聞名的威士忌與本地汽水 Irn-Bru,共同展現出蘇格蘭飲食的特色。

日本・瑞士・英國自來水口感比較

這三個國家的自來水確實各有特色,主要差別來自水源(冰川水、湖泊、河川、地下水)水中礦物質含量(硬度),因此在口感上會明顯不同。以下整理比較:

🇯🇵 日本

  • 水質特徵

    • 以河川、湖泊為主,山岳降雨豐沛,水源更新快。

    • 軟水(Hardness < 60 mg/L)為主,礦物質含量低,鈣鎂離子少。

  • 口感

    • 清淡柔順、幾乎無礦物感。

    • 因為軟水,適合泡茶、煮飯,米飯口感特別好。

    • 喝起來就像很「輕」的水,滑順但比較「淡」。

🇨🇭 瑞士

  • 水質特徵

    • 來源主要是阿爾卑斯山冰川融水、湖泊與地下泉水。

    • 多數地區是中度硬水(60–120 mg/L),但不同區域差異大,有些城市甚至接近硬水。

  • 口感

    • 帶有輕微礦物感,比日本水「厚實」。

    • 有一點清涼爽脆的感覺,偏向礦泉水的風味。

    • 瑞士人常覺得自來水可以直接媲美瓶裝礦泉水。

🇬🇧 英國(特別是英格蘭)

  • 水質特徵

    • 分區差異大:蘇格蘭與威爾士多為軟水,英格蘭東南(倫敦等地)則以**硬水(>120 mg/L)**為主,含鈣鎂量高。

    • 地下水比例高,特別是白堊層(chalk aquifer)帶來的碳酸鈣。

  • 口感

    • 較「重」,帶點石灰感。

    • 有些人會覺得澀或乾,煮水後容易產生水垢。

    • 蘇格蘭、湖區的水(偏軟水)則會比較接近日本的柔順。

🌍 總結口感比較

  • 日本:最清淡 → 像輕盈的茶水,幾乎沒礦物味。

  • 瑞士:中間 → 帶天然礦泉水感,清脆爽口。

  • 英國:最厚重 → 英格蘭硬水偏澀、有石灰味,但蘇格蘭偏軟水,會更順口。

石灰味

「石灰味」這個形容其實是來自硬水中的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 CaCO₃)碳酸鎂(MgCO₃)

英國(尤其倫敦、英格蘭南部)自來水多取自白堊層(chalk aquifer)或石灰岩地下水,含鈣、鎂離子很高,煮沸後會沉澱成白色水垢(俗稱 kettle limescale)。所以「石灰味」表現為:

  • 口感

    • 喝起來「硬」或「乾澀」,不像軟水那麼順滑。

    • 有時會有粉粉、礦物粉末般的感覺。

  • 味道

    • 並非真的像咬石灰,但有種粉筆粉末/礦物沉澱的輕微味道。

    • 有些人會覺得帶點「金屬味」。

  • 實際現象

    • 煮水後壺底容易有白色結晶(水垢)。

    • 泡茶、咖啡會浮上一層薄膜,就是硬水的礦物質沉澱。

👉 簡單比喻:

  • 日本軟水:像山泉水,柔和清淡。

  • 瑞士中度硬水:像天然礦泉水,有清爽礦物感。

  • 英國硬水(石灰味):像加了一點「粉筆粉」的水,重口感,會影響茶和咖啡風味。

尼斯湖(Loch Ness)會結冰嗎?

🌊 為什麼尼斯湖不容易結冰?

  1. 湖水容量巨大

    • 尼斯湖是 英國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儲水量相當於全英格蘭和威爾士所有湖泊的總和。

    • 水體龐大,熱容量高,降溫速度慢。

  2. 湖水相對溫暖

    • 湖底有來自地下的泉水,全年保持約 5–6°C

    • 冬天外界氣溫雖低,但湖水深層的熱能能不斷釋放,使湖面不易降到 0°C 以下。

  3. 氣候影響

    • 蘇格蘭高地雖然冬天寒冷,但受到 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溫度不像加拿大或北歐同緯度地區那麼低。

    • 即使湖岸或淺水區可能結上一層薄冰,整個湖面仍然保持液態。

  4. 📜 歷史紀錄
    • 有零星記載,尼斯湖在 **極端嚴寒的冬季(例如 17–18 世紀小冰期)**曾部分結冰,但這是罕見例外。
    • 近代(20 世紀以來)幾乎沒有完整結冰的紀錄。

結論:尼斯湖因為水體龐大、湖水較暖,加上蘇格蘭受暖流影響,幾乎不會完全結冰,就算在嚴冬也只是湖岸或小灣處有薄冰。

郵政的起源國

如果指的是「近代意義上的郵政(Postal system)」,一般認為起源於 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約西元前 6 世紀),他們設置了貫穿帝國的驛站與信使系統,稱作 Royal Road(御道),用以傳遞軍政情報,算是最早的「有組織郵遞系統」。

但若談到「現代公共郵政」——也就是為一般民眾服務的郵政機構,最早出現於 16 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當時 馮·圖恩(Thurn und Taxis)家族受皇帝授權,建立了遍布歐洲的郵政網絡,這套系統逐漸成為現代郵政制度的雛形。

至於「國家郵政局」的形式,則普遍認為由 英國在 17 世紀正式確立(1660 年設立 General Post Office),奠定了現代郵政公共服務模式。

📜 歷史面

  • 1660 年:英國成立 General Post Office(GPO,總郵局),算是世界最早的國家級郵政機構之一。

  • 1840 年:推出全球第一枚郵票「黑便士(Penny Black)」,這是郵政史上的重大革命,讓寄信變得簡單、統一、透明。

  • 之後英國郵政模式迅速被歐洲、北美與其他殖民地仿效。

🚉 現代系統

  • 現在的英國郵政主要由 Royal Mail(皇家郵政) 負責,全國郵筒都是經典的紅色。

  • 服務範圍:覆蓋全英國本土,以及北愛爾蘭、海峽群島等地。

  • 郵政普及服務(Universal Service Obligation, USO):保證任何英國地區的郵件,都能以同樣的費率投遞。

  • 物流與包裹:隨著網購發展,Royal Mail 也經營 ParcelForce 等快遞服務。

🌍 國際影響

  • 英國郵政不僅在國內發達,也深刻影響全世界郵政:

    • 郵票制度(Penny Black) → 全球普及。

    • 郵政編碼(Postcode) → 英國 1959 年開始使用,後來多國仿效。

    • 普及郵政服務理念(Universal Postal Service) → 成為萬國郵政聯盟(UPU)的基礎精神。

👉 總結:
英國郵政不僅「發達」,更是「奠基性」的存在。今天我們熟悉的 郵票、郵遞制度、普及服務理念,幾乎都源自英國的創新與推廣。

📮 英國郵政對世界的五大貢獻

  1. 創立國家級郵政機構

    • 1660 年設立 General Post Office(GPO),是世界最早的國家郵政局之一。

    • 奠定「郵政屬於公共服務」的典範。

  2. 發明郵票制度

    • 1840 年推出世界第一枚郵票 黑便士(Penny Black)

    • 革新郵資制度 → 寄件人先付費,費率統一、透明。

  3. 郵政普及服務(Universal Service Obligation, USO)

    • 保證全國任何角落,郵件都能以同樣的費率和標準投遞。

    • 成為萬國郵政聯盟(UPU)的核心理念。

  4. 推動郵政編碼制度(Postcode)

    • 1959 年英國率先引入完整的郵政編碼。

    • 提高投遞效率,後來被全球廣泛採用。

  5. 國際郵政模式輸出

    • 英國殖民時期,將郵政制度與郵票推廣至世界各地(如印度、香港、澳洲)。

    • 深刻影響全球郵政格局。

威士忌釀酒過程

1. 製麥(Malting)

  • 原料:大麥。

  • 流程:將大麥浸泡在水中,使其發芽,這樣大麥內的澱粉就能轉化為酵母可利用的糖分。

  • 乾燥:發芽後的麥芽會在窯(kiln)中烘乾,有些酒廠會用泥煤(peat)煙燻,帶來煙燻風味。

2. 糖化(Mashing)

  • 磨碎:乾燥麥芽磨成粗粉(grist)。

  • 混水:將麥芽粉與熱水混合於糖化槽(mash tun)中,分三次加水。熱水會釋放可溶性糖分,形成「麥汁」(wort)。

3. 發酵(Fermentation)

  • 冷卻後,將麥汁移入大型木槽(washback,常用松木或不鏽鋼製)中。

  • 加入酵母:酵母將糖轉化為酒精與二氧化碳。

  • 時間:約 48–96 小時,產生約 7–9% 酒精度的「發酵液」(wash),風味包含水果酸味與酯香。

4. 蒸餾(Distillation)

  • 器具:傳統使用銅製壺式蒸餾器(pot still)。

  • 程序:通常二次蒸餾(蘇格蘭多為兩次,愛爾蘭常為三次)。

    • 第一次:將 wash 蒸餾,得到低度酒(low wines)。

    • 第二次:再蒸餾並分餾,去除「前段」(foreshots,含揮發性雜質)與「後段」(feints,尾段重味物質),只保留「中段」(heart cut),這才是威士忌的精華。

  • 酒精濃度:蒸餾後大約 65–70%。

5. 熟成(Maturation)

  • 入桶:新酒(new make spirit)會被稀釋至約 63.5% 酒精濃度,注入橡木桶。

  • 木桶種類:常見波本桶(ex-bourbon cask)、雪莉桶(sherry cask)、紅酒桶等。

  • 最低法定時間:蘇格蘭威士忌必須熟成至少 3 年。

  • 變化:熟成過程中,酒液吸收木材的香草、焦糖、單寧,並與氧氣微量反應,發展出複雜的風味。

6. 裝瓶(Bottling)

  • 降度:熟成後的酒精度通常 55–65%,需加水稀釋至約 40–46% 才能裝瓶。

  • 過濾:有些會經「冷凝過濾」(chill filtration)去除雜質,但會稍減風味;也有些保留自然濁度。

  • 裝瓶:完成後即成為市售威士忌。

📌 小結

威士忌的製作關鍵在於原料大麥的品質、蒸餾器的形狀與工藝、木桶種類,以及熟成環境(氣候與濕度)。這些因素交織,才形成每一款威士忌獨特的風味。

Paddinhton Bear和Peter Rabbit

🧸 Paddington Bear(帕丁頓熊)

  • 創作背景:由 Michael Bond 在 1958 年創作,第一本書是《A Bear Called Paddington》。

  • 角色設定:牠是一隻來自秘魯「最黑暗的祕魯」(Darkest Peru)的熊,因為喜歡橘子醬三明治而聞名。牠在倫敦的帕丁頓車站被布朗一家發現並收養,於是取名「Paddington」。

  • 特色:常戴藍色外套、紅色帽子,性格善良、單純,但經常因為誤解或笨拙惹出麻煩。

  • 文化地位:Paddington 是英國人心中極具代表性的兒童角色,還被拍成多部電影。2018 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還在短片中和帕丁頓熊「共飲下午茶」。

🐇 Peter Rabbit(彼得兔)

  • 創作背景:由 Beatrix Potter 在 1902 年出版的繪本《The Tale of Peter Rabbit》。

  • 角色設定:牠是一隻穿著藍色小外套、調皮搗蛋的小兔子。最著名的故事是牠偷偷跑進麥格雷戈先生(Mr. McGregor)的菜園偷蔬菜,差點被抓住。

  • 特色:充滿鄉村田園氛圍,故事既可愛又帶有一點警世意味,提醒小朋友不要太淘氣。

  • 文化地位:彼得兔的形象印在各種周邊商品(餐具、衣服、玩具),甚至在英國湖區有「彼得兔博物館」,是非常經典的英國文化符號。

🔑 差異比較

  • Paddington Bear 比較「城市化」,故事背景在倫敦;

  • Peter Rabbit 則是「鄉村化」,背景在英格蘭湖區的田園。

  • Paddington 強調幽默、冒險與文化衝突

  • Peter Rabbit 則偏向溫馨、自然與教育寓意

常見 Q&A

  • 為什麼歐洲熱水不能直接生飲?
    因為熱水經過鍋爐或儲水槽,可能釋出重金屬並滋生細菌,建議僅飲用經煮沸之冷水。
  • 英國紅茶的主要產地有哪些?
    包含印度(阿薩姆、大吉嶺)、斯里蘭卡(錫蘭)、非洲(肯亞)、中國(祁門、雲南)等。
  • 倫敦黑色計程車有何特色?
    經典車型、司機需通過「The Knowledge」嚴格考試,並能載運輪椅,成為倫敦的城市象徵。
  • 威士忌的基本釀造流程?
    從麥芽糖化、發酵、蒸餾到橡木桶熟成,每一步都影響酒體風味。
  • 蘇格蘭代表性食物有哪些?
    包括哈吉斯(Haggis)、蘇格蘭煙燻鮭魚與奶油酥餅(Shortbread)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大創造時代 (Age of Innovation) 規則摘要

四國自由行攻略|高知×香川×山口縣非自駕交通攻略與乘車心得(2025 櫻花季)

靈跡島(Spirit Island)的固有開局模式 基礎+虬枝與利爪 (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