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城市 (Underwater Cities) vs 殖民火星/重塑火星 (Terraforming Mars) 詳細比較 德策四天王簡介/中文版勘誤對照

歷史背景:地球人口過剩,人類發現要殖民火星還需要四十年,現在只有一條大道等待人類來擴張,就是海底世界!你將建設一個自給自足的國家,世界的希望就在於你的水下城市。

中生代的德策四天王

作者Vladimír Suchý是位捷克的設計師,被稱為中生代的「德策四天王」之一,然而如果不是水下城市,這位設計師可能還被列在二線等級,但有了2018年的水下城市和2020年的王都布拉格(Praga Caput Regni),躋身為一線設計師。一定會有人說設計農家樂(Agricola)的德國人烏玫瑰山(Uwe Rosenberg)老師、設計工業革命(Brass)的英國人馬丁老師(Martin Wallace)、設計歷史巨輪(Through the Ages)的捷克人Vlaada Chvátil老師也很厲害,但他們畢竟是不同時代的大師了。而這四天王是哪四位呢?

1.Vital Lacerda(複雜哥)

葡萄牙人,以製作主題鮮明、規則瑣碎、計分複雜的遊戲聞名,最有名例如葡萄酒(Vinhos, 2010)、看板(Kanban, 2014),畫廊經理人(The Gallerist, 2015)、里斯本(Lisboa, 2017)、火星之上(On Mars, 2020)。據複雜哥的訪談表示,他自己最愛看板和里斯本。

2.Alexander Pfister(AP老師)

奧地利人,早期以輕策遊戲為主,例如皇家港(Port Royal, 2014)、我的好物(Oh My Goods!, 2015)、斯凱島(Isle of Skye, 2015),自從三大重策推出後聲名大噪,包括蒙巴薩(Mombasa, 2015)、大西部之路(Great Western Trial, 2017)、和馬拉開波(Maracaibo, 2019)

3.Simone Luciani(西蒙)

義大利人,和Daniele Tascini、Virginio Gigli、Flaminia Brasini、Nestore Mangone四位設計師常一起互相合作,代表作包括卓爾金歷(Tzolk'in: The Mayan Calendar, 2012)、馬可波羅(The Voyages of Marco Polo, 2015)、奧地利大飯店(Grand Austria Hotel, 2015)、強國爭壩(Barrage, 2019)和馬可波羅2(Marco Polo II: In the Service of the Khan, 2019)

4.Vladimír Suchý(VS老師)

捷克人,在台灣早期有代理的小品作是叔叔的遺囑(Last Will, 2011),接著就是今天討論的主角了。

水下城市 vs 殖民火星/重塑火星

這款遊戲確實常被和"殖民火星/重塑火星(Terraforming Mars)"比較,以下是個人的觀點。

人數:火星>水下

火星:1~5
水下:1~4

遊戲時長:水下>火星

火星:人愈少遊戲時間愈長,人愈多遊戲時間愈短(因為愈快達成共同開發火星的目標,包括血氧14%和溫度8度)。
水下:人愈多遊戲時間等比例增加。

學習上手程度:火星>水下

BGG複雜度,火星(3.25)<水下(3.59),火星在學習上比較直觀,輪抽牌→買牌→輪流打牌、建設或里程碑→時代結束→生產,由於4~5人局大約能生產7~8次,對新手來說這六種資源掌控上不用那麼精細。而水下的每個資源是錙珠必較,且遊戲過程只生產2次(結束時還會有1次,但只當作算分用),所以在每個時代結束前需要將自己的生產儘可能最大化,不然就要苦哈哈好幾輪。

代入感:火星>水下

火星的牌,特別是事件牌,能和遊戲環境做很好的結合,讓人感受到開發火星時可能會遭遇的各種困難和驚喜。而水下的牌,就只是純粹提供該有的功能而已。

互動性:火星>水下

火星需要和其他玩家搶先在火星上蓋城市、樹林、和海洋,且海洋數量是有限的,另外有些隕石牌可以攻擊特定玩家(我是比較不喜歡有針對性的要素,若是無差別攻擊較可以接受),有可能辛苦種的樹就被別人一把火燒光,或是動物被攻擊而死的狀況。水下則比較偏單機作業,每人有自己的個人圖板可建造,只有在工人擺放時有競爭性。

個人面板:火星=水下 (一樣爛)

火星因為每回合生產多少資源需要用指示物擺放,但遊戲卻只給薄薄一張可捲起來的紙,非常容易手一滑動就打亂,嚴重破壞體驗。而水下雖然厚度多了一點點,但是因為有指示物需要重疊擺放,也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打亂。解決方案:烏鴉盒子有提供火星的個人面板可以結合,價格約$650,或者目前米寶海豚代理的重塑火星也有單賣升級個人面板了(淘寶有在賣)。而水下的完美解決方法就是買「新發現」擴充(價格約$1500),三層立體面板質感極佳。

思考糾結度:水下>火星

怎麼說水下這遊戲糾結?遊戲有綠/紅/黃色三種行動格,也有綠/紅/黃色三種卡片,主要是打出卡片和同色行動格連動。
綠色是「最強」的卡片→打在綠色行動格卻是「最弱」的行動格
黃色是「最弱」的卡片→打在黃色行動格卻是「最強」的行動格
同一個城市,若蓋愈多種類的附屬建築,能拿到最多bonus分數。
但是若蓋同種類愈多個,生產卻得到最多額外bonus資源。所以從頭糾結到尾。火星的糾結,比較是在決定在輪抽後,要以每張3元的代價來決定要留下幾張卡。留下來的卡還要儘可能打出,不然可能是種浪費。

卡牌策略性:水下>火星

火星非常吃牌運,且因為每張牌有對應的溫度/氧氣濃度等條件,有可能後期還是抽到一堆廢牌。而水下三個時期有各自的牌組,基本上第三時期的牌都比較強大。火星需要花錢留牌,而水下不必花錢但只能留固定牌數,所以濾牌上水下是更加講究,但至少比較不會有後面時期還抽到廢卡的狀況。

最後的決定:兩個都買!

有非常多討論在爭殖民火星和水下城市哪個好玩,到底要買哪個?最後做出的困難決定就是:兩個都買!人多的話火星比較歡樂互動也多,且火星人多遊戲時間反而縮短。但若是人少且要思考度/糾結提升則推水下,單人玩更是推水下,但水下愈多人時間愈長,不過我有買擴充,內容可縮短時間(誤)。火星的擴充我沒有買,個人覺得火星的本篇就已經是個相當完整而豐富的遊戲了。

水下城市村規整理 (規則瑣碎容易玩錯)

1.執行有"S卡"的行動格,當下只是先抽1張S卡到自己手上(不用先付信用,且不執行功能,算在3張卡牌的額度內,一樣可被拋棄),要等下回以後,S卡當成一般卡來用,只有在S卡的顏色和行動格的顏色有對應,才能透過付出S卡左上角的信用值,打出並一併執行S卡的效果。
2.手上S卡可被棄牌,若被棄時,1/2信用的S卡仍會回到牌堆底部,3信用的S卡直接移出遊戲。
3.藍色大都會城市,其實要切成上下半來看。上方有閃電符號,下方有齒輪符號的那一種,第一次連接時,只得到上半段的獎勵,而生產階段則是得到下半段的獎勵。
4.連接大都市只要隧道有通往現有城市即可,不需要有共棲/非共棲城市緊鄰大都市。
5.使用克隆行動版塊(4人限定),用來複製其他玩家已佔據的行動格,仍需要打出一張手牌,若該手牌顏色跟你想要複製的行動格顏色相同,則可執行手牌的效果。
6.最後一輪結束後,仍需要根據聯邦軌來排行動順位‧用來決定平手時誰勝出。
7.每個城市旁的附屬建築空格,會有一個顏色特別不同的空格,只有特定卡片才能提供建造。


 


公用圖板

個人圖板

Underwater Cities 水下城市中文版(錦官城桌遊代理)的勘誤5張牌對照

(上面:原本卡牌:下面:勘誤卡牌)
Underwater Cities 水下城市中文 勘誤5張牌對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阿納克遺跡(Lost Ruins of Arnak)的詳細策略指南(翻譯)

熱力狂飆 (Heat: Pedal to the Metal) 規則重點整理

工業革命 伯明翰/蘭開夏 (Brass Birmingham/Lancashire) 玩家幫助簡表/建築物一覽表